2012年韶关中考高中学校招生工作呈现四大新亮点——2012年韶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5月14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2012年韶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朱伙新、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叶志雄出席会议,市招生考试中心、市教育局基教科、职成科、监察室等科室负责人、北江中学、市一中、市中职、市田中负责人,韶关日报社、市电视台、市电台、韶关民声网、韶关电视周报等记者媒体等近20人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会议由市教育局新闻助理、基教科科长张小红主持,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朱伙新对2012年韶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随后,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据悉,今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呈现四大新亮点:
一是今年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亦称“正取生”或“公费生”)的数量都明显增加,择校生数量明显下降。按照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2012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2〕51号)要求,“从2012年起,省一级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将招收“择校生”占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比例降到20%。”我市已延续多年的北中、市一中的新机制招生也随之结束而改为符合比例的择校生招生,市田家炳中学等其他普通高中学校也无一例外地按照此项规定将择校生招生人数由原来招生总数的25%降到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20%。这一改变带来的是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亦称“正取生”或“公费生”)数量的明显增加。以市直学校为例,北中和市一中的正取生为各900人,择校生为各180人;市田家炳中学的正取生为585人,择校生为117人;韶钢一中的270名学生全部为正取生。这项改变意味着学生获得正取的机会大大增加,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将得到减轻,是一项惠及百姓的好政策。
二是公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公费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去年我市是要求县(市、区)属重点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具体比例及方案由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自行确定。今年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审计署关于印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公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公费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在去年的工作的基础上我市也将此要求进一步明确,并首次在市直及厂矿初中学校(含民办学校)试行将市直普通高中学校部分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方式进行推荐招生。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入读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机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将会起到有效遏制作用。
三是今年市中职与市五中首次联合开办艺术普通高中班。根据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为鼓励支持办好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同时结合韶关实际,考虑百姓的需求,也为了进一步盘活优质高中资源,今年市中职与市五中首次联合开办艺术普通高中班。2012年秋季计划面向全市招收4个班共216人,全部属于计划内招生,根据专业面试及中考成绩按计划划线录取,并纳入普通高中(市五中)学籍管理,教学地点在市中职西校区。这一举措有利于融合两校的优质艺术师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读艺术普通高中的需求,实现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市辖三区继续实施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同城化政策,市田中继续实行初三毕业生直升高中的探索实验。2010、2011年我们成功实施了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同城化,曲江区考生与浈江、武江区考生享受同样的省、市重点高中报考权,报考广东北江中学、市一中、市田中不再受名额限制;三个区普通高中招生打破了区域界限,均可面向整个市区招生,更好地盘活了市区普通高中资源,使市区的普通高中学校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良性的竞争,进而促进了市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全面总结前两年的实施经验基础上,今年我们决定继续全面推行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同城化的做法。今年市田家炳中学继续在本校实行初三毕业生直升高中的探索实验,直升比例为今年该校高中一年级招生总数的10%。
